一站式繁體字學習手冊

summary
整理自知乎大佬的资料。
date
Aug 7, 2020
tags
Language
slug
learn-tc
status
Published
type
Post

參考和引用文檔


古文字字形和字源講解主要參考和引用:
是香港中文大學人文電算研究中心製作的網站,以前有手機軟件,但不是官方做的,現在下架了,軟件本身也不能用了。目前只能通過瀏覽器查看了。
漢字研究與現代應用實驗室和北京師範大學製作的網站。
我只是參照了上面的字形,這個網站的內容不可全信。
這是漢字叔叔搞的網站,裏面沒有講解,主要是參照他提供的字形。
現代字音、字義、筆順及合併字區分主要參考和引用:
這是臺灣教育部的。
也是臺灣教育部的。有手機軟件,在谷歌應用商店搜『國語辭典』,圖標爲白底黑字寫着『辭典』的應用就是,由『國語工作室』開發。怎麼不通過谷歌市場下載,我一時沒找到方法。
也是臺灣教育部的。

前言


本文寫給想學習繁體字又無好方法的朋友,希望能用一篇文章就幫助大家學會繁體字。本文參照《簡化字總表》(內含1956公布的全部簡化字),儘量做到不遺漏一個非類推簡化字。對於類推簡化字,每一類只列出其中幾個,其餘請讀者自行推導。像言字旁、食字旁這種簡單的類推簡化字,因眾所周知,且『言』和『食』本身沒有被簡化,就沒有列出。
『===』之間羅列的是字形、字源或簡化方式相關的漢字,每個字後面都有對應的簡化字寫在括號內,不加括號的就是沒有對應的簡化字。羅列字形下面是對字源的講解,讀者如果只想快速學習繁體字,可不去看字源,只看羅列的字即可。本文最後列出了由漢字簡化導致的被合併字。Margaret C. 注:已整理至正文数据库,因而文中不再有『===』。)
本文由於只使用純文本不配圖,有些字形在不同閱讀軟件下顯示效果不同或顯示不出,實在不便於講解字源,讀者可通過下列參考資源自行查閱。本文對字源的講解多數是原封不動的從中摘抄。
有朋友提出按照拼音字母順序排列字例便於查詢,經再三思考,我認爲不可行。因爲本文爲了便於學習,把字形相關的字列爲一組,但這些字並不一定讀音相近,按首字母排序,以哪個字爲準呢?如果把字按照讀音拆開,就沒有相關性了,因此不行。我認爲按照類推能力和常見程度排序可能更合理,但由於個人能力有限,很難做細緻統計,只能憑個人感覺一段段往下寫。我先想到的,可能就是比較典型的,類推能力強又常見的;我連續想到的,前後排在一起的各組字,組和組之間的字形可能也有相關性。但是寫到一定數量後,我發現已經很難掌控了,再琢磨出一個字形來得想半天,而且有可能還和前面的重複,因此從『愛』字開始後面的都是比對着《簡化字總表》第一表和第二表並結合字形相關性的需要羅列出來的。如果實在需要檢索某個字,那就只能使用文本搜索功能。以知乎爲例,由於手機端目前無法查找文本中的字,只能用電腦打開,用瀏覽器的查找功能,比如搜索『見』,那就輸入【見】,然後便可找到。有字源講解的字都會寫在【】內,如果要搜沒有字源講解的,那就只能以這個字本身爲關鍵字進行搜索,可能會搜出很多,只能一步步查找定位了。我寫這篇文章是以讀者迅速學會所有繁體字爲目的的,以我經驗,用這篇文章,七八個小時怎麼也可以掌握所有繁體字的寫法了。如果單純查找某個字的繁體字寫法,不如查字典;如果單純查找某個字的字源講解,不如到我下面推薦的網站去查。Margaret C. 注:非常赞同这句话。)
願本文能爲希望學習繁體字的朋友帶來幫助。如有幫助,敬請轉發,不求版權,但求推廣。
根據本文中列出的字,我還搞了個簡化方式的整理——《一簡字簡化方式整理》

正文


另附形聲字


💡
屬非類推簡化
靦腆(腼腆)、鱷(鳄)、骯髒(肮脏)、標(标)、補(补)、層(层)、礎(础)、導(导)、點(点)、噸(吨)、燉(炖)、礬(矾)、墳(坟)、櫃(柜)、槨(椁爲異體)、滬(沪)、際(际)、階(阶)、驚(惊)、糧(粮)、瘧(疟)、盤(盘)、憑(凭,凭實爲本字)、認(认)、筍(笋)、蝦(虾)、嚇(吓)、洶(汹)、鏽(锈)、繡(绣)、樣(样)、爺(爷)、菸(烟草)、韻(韵爲異體)、氈(毡)、趙(赵)、樁(桩)、鑽(钻)。

在簡化字中已合併的字


💡
在前面已經做過解釋的,在此處不再解釋
1️⃣
擺、襬
別、彆
【彆】biè,(1)弓末彎曲不正。段注本《說文解字.弓部》:『彆,弓戾也。』(2)執拗。如:『彆扭』。(3)改變他人的想法、意見。如:『彆不過他,只好順從了。』(4)強忍。同『憋』。
併、並、并
【併】強調合在一起的意義時用此字。如:合併、吞併。
【並】強調抽象意義或者靠在一起意義時用此字。如:並且、並列、並立。
【并】并州,地名。
這三字字源相同,都像兩人並立之形,後世分化不再混用。『并』古作『幷』,可用作『並』或者『併』,但『併』和『並』基本不混用。
卜、蔔
才、纔
彩、綵
【彩】從『彡』,『采』聲,本義為文采。《說文》:『文章也。从彡,采聲。』
【綵】《說文》無。五彩絲織品。
詞例:光彩奪目、五彩繽紛、彩雲易散、彩鳳隨鴉、張燈結彩、張燈結綵、掛燈結綵。可見,『綵』在表示五彩的絲織品時,可替換『彩』,如:張燈結綵,五彩繽紛的『彩』就不能替換成『綵』,因爲它只是表色彩。
剷、鏟
嘗、嚐
丑、醜
當、噹
黨、党
蕩、盪
澱、淀
【澱】(1)沉積之渣滓、淤泥。(2)淤積、聚積。如:『沉澱』。(3)以藍葉浸水,和以石灰,經沉澱所製成之藍色染料。同『靛』。
【淀】(1)淺水湖。如:白洋淀。《文選.左思.魏都賦》:『掘鯉之淀,蓋節之淵。』(2)靛色。《敦煌變文集新書.維摩詰經講經文》:『身色皆藍淀,情田盡虎狼。』
鼕、冬
【鼕】dōng,鼓聲或類鼓聲之聲響。
【咚】鼓聲或物體相撞擊聲。
範、范
【範】從『車』,『笵』省聲。一說從『 』聲。本義是古代出行前祭祀的儀式。
【范】從『艸』,『氾』聲。本義是草名,又是昆蟲之名。通『範』,現只用做姓氏。
泛、汎、氾
【泛】 從「」,「」聲,本義為浮行,也作「」。《說文·水部》:「泛,浮也。」《詩‧鄘風‧柏舟》:「泛彼柏舟,在彼中河」。唐詩亦用其本義,如杜甫〈奉贈太常張卿垍二十韻〉:「萍泛無休日,桃陰想舊蹊。」
」可用作普遍、廣泛義,如《莊子·秋水》:「泛泛乎其若四方之無窮,其無所畛域。」成玄英疏:「泛泛,普遍貌也。」陶潛〈讀《山海經》十三首〉之一:「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
」亦可用作一般義,如《漢書·遊俠傳·原涉》:「莽疑建藏匿,泛以問建。」顏師古注:「泛者,以常語問之,不切責也。」清代小說《紅樓夢》第80回也有「也是泛泛人的常事,何必說這些喪話?」
」還有隨意義,如唐詩白居易〈池上作〉:「泛然獨遊邈然坐,坐念行心思古今」。清代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顏淵篇》也有「瞥然視,泛然聽」之句。
【汎】《說文》:浮皃。从水,凡聲。〔孚梵切〕
【氾】《說文》:濫也。从水,㔾聲。〔孚梵切〕。
我目前理解:泛和汎互通,最初都是「浮」這個意思。汎一般用在廣泛、漂浮這些意義上。泛使用範圍更廣,除前述意義外,也用於泛泛之輩、泛濫等義。氾本來專指氾濫,後也引申爲廣泛、廣博等義,也可用作氾舟的泛。目前看三個字互通,只是在一些較爲抽象的意義上多用泛,比如:泛泛之輩、小臉泛紅、空泛、泛起浪花。
舉幾個例子:
《孟子.滕文公下》:「當堯之時,水逆行,氾濫於中國,蛇龍居之。」
《國語.晉語三》:「是故氾舟於河,歸糴於晉。」
《莊子.天下》:「墨子氾愛兼利而非鬥,其道不怒。」
三國魏.曹植〈贈白馬王彪詩〉:「汎舟越洪濤,怨彼東路長。」
《抱朴子.外篇.詰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汎然不繫,恢爾自得。」表示漂流不定貌。
晉.陶淵明〈閑情賦〉:「搴朱幃而正坐,汎清瑟以自欣。」表示彈奏琴瑟。
《論語.學而》:「汎愛眾,而親仁。」
唐.杜甫〈奉贈太常張卿二十韻〉:「萍泛無休日,桃陰想舊蹊。」
《文明小史》第二六回:「臺下有幾個人,臉都泛紅,額上的筋根根暴了起來。」
漢.司馬相如〈上林賦〉:「於是乎周覽泛觀,縝紛軋芴。」表示廣泛。
唐.白居易〈池上作〉詩:「泛然獨遊邈然坐,作念行心思古今。」表示隨意。
元.劉時中〈滿庭芳.花愁色膽〉曲:「其中識破,就裏曾參,雨雲情到底皆虛泛。」
《史記.卷二九.河渠書》:「為我謂河伯兮何不仁,泛濫不止兮愁吾人。」
複、復
【複】從『衣』,『复』聲,本義為夾衣。《說文》:『重衣皃。从衣,复聲。一曰:褚衣。』引申爲繁多、複雜。
【復】金文『復』會足趾從土室(穴居之處)進出之意,本義是往返、來回。引申為反復、再、又。
【覆】從『襾』,『復』聲,表示翻轉。
【复】字之甲骨文從地室之形(以◎表示)從『夊』(象足趾)。上部的◎象古人居住的 室(即土室),而足趾在其下,以會往來進出(陳永正、季旭昇)、回來之意。『复』是『復』的初文。
今『复』不單用,『復』表示又、再,如:復習、恢復。『複』表示重複、重疊、繁雜、多重等義,與『單』相對,如:複雜、複數、重複。『覆』表示翻轉,如:反覆,也通『復』和『複』,如:回覆(回復)、覆試(複試)。
乾、幹、干、榦
【干】甲金文『干』字象上部有羽飾的盾牌,是防衛武器,故『干』引申有捍衛之意,是『捍』的初文。學者或認為甲骨文『干』與『單』字是一字之異體,象上部分叉的狩獵工具(徐中舒)。
【乾】乾坤、乾淨、葡萄乾。
【幹】幹部、骨幹、幹活、樹幹。
【干】干預、干涉、干係、干支。
【榦】gàn,(1)築牆時支撐在牆兩側的柱子。(2)事物的主體部分。(3)hán,井上的圍欄。通『韓』。
『幹』包含了『榦』的所有義項,像『樹幹』可作『樹榦』,但『幹活』不可作『榦活』。
個、箇
【箇】從『竹』,『固』聲,本義為竹枝。《說文》:『竹枚也。从竹,固聲。』《方言》第十二:『箇,枚也。』郭璞注:『謂枚數也。』一個兩個的個當爲『箇』字,但現今習用『個』這個後起字。雲南省箇舊縣是這個字。
鞏、巩
刮、颳
【颳】特指颳風。也可作『刮風』,但這就像非要把『囑咐』寫成『屬付』,然後說不算錯一樣。古人可以這麼寫,今人就無必要了吧。
適、适
號、号
後、后
【後】甲骨文從『幺』從『夂』,為『後』之初文,『夂』象足形,『幺』象繫繩,字會足被繩綁,落後不能向前之意(林義光)。後疊加形符『彳』,以標出行走的意思。
【后】字金文始見於春秋晚期,字形向右的為『后』,向左的是『司』字,這種分別是在金文中才出現,而甲骨文向左向右無別,故唐蘭認為『后』、『司』古本同形,李孝定亦認為『后』、『司』一字。此外,甲骨文『后』字又以『毓』表示(王國維)。
胡、鬍
划、劃
回、迴
【回】『回』和『亘』是一字的分化。『回』在商周文字象回環旋轉之形,戰國文字出現兩個環形的寫法,為後世字形所本。『回』的本義是旋轉。
【迴】從『辵』從『回』,是『回』的分化字,表示旋轉的意思。(1)旋轉、環繞。如:『迴旋』、『巡迴』。(2)掉轉、返回。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紀:『迴戈東征,呂布就戮;乘轅將返,張楊殂斃。』(3)迴避。唐.陳子昂.諫靈駕入京書:『赴湯鑊而不迴,至誅夷而無悔。』(4)曲折。如:『迴廊』。唐.杜甫.野老詩:『野老籬前江岸迴,柴門不正逐江開。』
『迴』的各個義項都可用『回』代替,只是『迴』屬於歷代習用字,故臺灣地區仍列爲正體並按慣例使用。
匯、彙
夥、伙
【夥】從『多』,『果』聲,本義為多。《說文》:『齊謂多爲㚌。从多,果聲。』 漢司馬相如《上林賦》:『魚鱉讙聲,萬物眾夥。』
【伙】《說文》無。『伙食』『搭伙』『包伙』『開伙』不可替換爲『夥』,『一夥人』『夥伴』『合夥』『同夥』可替換爲『伙』。
注意,『搭伙』和『搭夥』的不同,前者是個人不煮飯,預付伙食費而與人共膳,後者是結伴的意思。在不產生歧義的情況下,由於『伙』也通『夥』,因此可以用『搭伙』表示結伴。
家、傢
【傢】《說文》無。常與『伙』連用,表示器具、用具。
注意,『傢伙』既表示器具也是對人的戲稱或蔑稱,即簡化字的『家伙』。
簡化字合併了『傢』和『家』,爲什麼不合併『俱』和『具』呢?現在還能看到商場有『家俱』和『家具』兩種寫法,好像每人會去疑惑吧?說明有些字合不合併無所謂,不會給老百姓造成困擾。既然認爲『傢』是個無用的字,『俱』爲什麼就有用呢?用『具』表示『全都』的意思還能出歧義?『具』本身就通『俱』,《岳陽樓記》:『百廢具興』就是用的『具』,比之『發』和『髮』合併,更不容易出問題吧。
獲、穫
極、极
【亟】甲骨文從『人』,上下各有一橫畫。象人頂天立地,上極于頂,下極于踵(于省吾)。本義是極點(馬如森)。金文加從『口』,後又加從『攴』。林義光認為從『攴』從『口』,象人在隘中被追驚呼,此說與『亟』字的本義無關,姑備一說。
【極】從『木』,『亟』聲。本義是房屋的正樑。
【极】jí,《說文》:『驢上負也。从木,及聲。或讀若急。』
跡、蹟、迹
【迹】《說文》無『跡』字,但後世多用『跡』,臺灣地區定『跡』爲正體,大陸定『迹』爲正體。我認爲以典籍中常見字爲正體更可取些,不能單純看字源。
價、价
奸、姦
2️⃣
姜、薑
僵、殭
【僵】從『人』,『畺』聲,本義為倒下。現主要表示僵硬、不活動。
【殭】《說文》無。動物死後屍體不腐朽的。如:『殭屍』、『殭蠶』。
韁、繮
【韁】《說文》無。同『繮』。『韁繩』等詞習用此字。
膠、胶
【膠】從『肉』,『翏』聲,本義為黏性物質,用動物的皮、角等或樹脂製成,亦有人工合成者。
【胶】《說文》無。xiáo,脛骨。
潔、洁
【洁】jí,水名。見《玉篇.水部》。
盡、儘
卷、捲
【卷】從『卩』,『龹』聲。本義是大小腿相連關節的後邊可彎曲之處,與『膝』相對。
【捲】從『手』,『卷』聲,讀作quán。本義是捲勇、勇武。《說文》:『捲,气勢也。从手,卷聲。《國語》曰:有捲勇。』今本《國語》作『有拳勇』,韋昭注:『大勇為拳。』『捲』可通『拳』。讀juǎn時表示使彎曲,使攪動。讀quán時表示氣勢、武勇、拳頭。
詞例:書卷、試卷、髮捲或髮卷、一捲紙或一卷紙、菸捲或煙捲、捲菸或捲煙。『卷』也可表示捲動,表示捲曲意時,後世基本用『捲』。
克、剋 、尅、勀
【克】甲金文從『由』從(類似於人形),林義光、李孝定認為象人以肩膀擔負重物,上部象所肩負之物,疑本義為肩負重物,引申為勝任。
【由】甲金文從『口』形上加一豎筆或一圓形,本義未有定論。『由』字現多指原因,又用作介詞,相當於『從』。
【剋】《說文》無。(1)戰勝。同『克』。(2)嚴苛。《韓非子.外儲說左下》:『西門豹為鄴令,清剋潔愨,秋毫之端,無私利也。』(3)能夠。《後漢書.卷八一.獨行列傳.溫序》:『或志剛金石,而剋扞於強禦。』(4)約束。《後漢書.卷七九.儒林列傳下.周澤》:『中元元年,遷黽池令。奉公剋己,矜恤孤羸,吏人歸愛之。』(5)限定、約期。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三折》:『準備筵席茶禮花紅,剋日過門者。』(6)剝削。《紅樓夢》第四六回:『凡出入銀錢事物,一經他手,便剋嗇異常。』(7)傷害。《西遊記》第四四回:『皆因命犯華蓋,妨爺剋娘。』
【尅】『剋』的常見異體。
【勀】同『剋』。《說文》:『尤極也。从力,克聲。』
使用『剋』的地方基本都可以用『克』替換,但『剋』主要有戰勝、傷害之義,因此有這個意義的時候常用『剋』字。『克』釋義中沒有『傷害』這個意義,故類似某人將某人『剋死』這種說法我沒見過用『克』這個字的。
困、睏
【睏】《說文》無。表示睡覺、睏倦之義。
臘、腊
蠟、蜡
累、纍
灕、漓
裏、裡、里
【里】從『田」從『土』,本義為古代村民聚居的地方。
【裏】金文從『衣』,『里』聲。本義是衣服的內層。
【裡】『裏』之異體。據說由於計算機應用方面的歷史原因臺灣定『裡』爲正體,實際『裡』傳統上很少使用。
詞例:鄰里、鄉里鄉親、里弄、公里、裏外、衣服裏子、這裏、夜裏、裏應外合。『里』亦通假爲『裏』。
隸、隶
簾、帘
【簾】從『竹』,『廉』聲。本義是以竹製成的遮蔽門窗的用具。(1)以竹片、布帛等編製成遮蔽門窗之用具。如:『門簾』、『竹簾』、『垂簾聽政』。(2)形狀像門簾窗簾之設備。清.王士稹《趙北口》詞:『晚潮魚急,夜火蟹簾多。』
【帘】《說文》無。(1)裝置於門窗,用以遮蔽光線之簾幕。如:『窗帘』、『竹帘』。(2)酒店門前懸掛之旗幟。唐.李中《江邊吟》:『閃閃酒帘招醉客,深深綠樹隱啼鶯。』
可見,『窗簾』俗也可作『窗帘』,『帘』又專指商家的旗號。但『帘』屬後起字,窗簾的簾的本字當是簾。
煉、鍊
了、瞭
獵、猎
嶺、岭
鹵、滷
麼、幺
霉、黴
【霉】《說文》無。古人有認爲『梅雨』當作『霉雨』的,這種認識可能不對,梅雨是指梅子黃時雨。又因下雨而發黴,故又當『黴』字用。應該是個俗字。
【黴】《說文》:『中久雨青黑。从黑﹐微省聲。』本義為東西因黴菌的作用而變質。
表示發黴、黴壞等義時,俗可作『霉』;表示『倒霉』時用『霉』,本應作『倒楣』;表示黑色時用『黴』,如:淮南子.脩務:『神農憔悴,堯瘦臞,舜黴黑,禹胼胝。』
蒙、矇、濛、懞
【蒙】méng,金文從『艸』,『冡』聲,本義疑為草名,即菟絲(許慎)。後假借為覆蓋、欺瞞、蒙受等義。(1)覆蓋、遮著。如:『蒙上一張紙。』(2)欺騙、瞞騙。如:『蒙騙』。左傳.僖公二十四年:『上下相蒙。』(3)冒。漢書.卷五十一.賈山傳:『故切直之言,明主所欲急聞,忠臣之所以蒙死而竭知也。』(4)受到、承受,表示感敬。如:『蒙您照料,十分感謝。』(5)遭受、遭遇。如:『蒙難』。元史.卷六十五.河渠志二:『黃河決溢,千里蒙害。』(6)昏昧無知的心智。如:『啟蒙』。黃帝內經素問.卷十一.舉痛論:『令驗於己而發蒙解惑,可得而聞乎?』(7)孩童。如:『童蒙』。(8)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9)蒙古的簡稱。(10)姓。如秦朝有蒙恬。
【矇】《說文》:『童矇也。一曰:不明也。从目,蒙聲。』讀méng時,(1)盲人。《說文解字.目部》:『矇,童矇也。』《儒林外史》第四四回:『先生,你這一番議論,真可謂之發矇振聵。』(2)眼睛看不清。《說文解字.目部》:『矇,一曰不明也。』漢.蔡邕《瞽師賦》:『夫何矇昧之瞽兮,心窮忽以鬱伊。』(3)昏暗不明。《淮南子.脩務》:『明鏡之始下型,矇然未見形容。』(4)愚昧。《禮記.仲尼燕居》:『三子者,既得聞此言也於夫子,昭然若發矇矣。』讀mēng時,(1)欺騙。如:『別說瞎話矇人。』《聊齋志異.卷七.冤獄》:『矇蔽因循,動經歲月,不及登長吏之庭,而皮骨已將盡矣!』(2)胡亂猜對或得到。如:『您就別再笑話我了!我能答對完全是僥倖矇上的。』
【濛】méng,從『水』,『蒙』聲。本義是微雨。(1)雨小貌。《說文解字.水部》:『濛,微雨也。』《詩經.豳風.東山》:『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2)籠罩。唐.武元衡《和楊弘微春日曲江南望》詩:『煙濛宮樹晚,花咽石泉流。』
【懞】《說文》無。讀méng時,樸實忠厚。《集韻.平聲.東韻》:『懞,愨厚皃(貌)。』《管子.五輔》:『敦懞純固,以備禍亂。』《西遊記》第二三回:『那獃子雖是心性愚頑,郤只是一味懞直。』讀měng時,昏昧,不明事理。《集韻.去聲.送韻》:『懞,心暗。』唐.封演《封氏聞見記.卷一○.狂譎》:『有不應者輙錄姓名藏于書笈中。人問:『將此何用?』答曰:『釣鰲之時,取此懞漢以充鰲餌。』』元.李祁《贈地理龍朋遠序》:『時師俗士,持淺陋之術以誤當世之人,指偽以為真,餙非以為是,以愚誑愚,懞不自悟,豈不深可嘆哉!』
面、麪麵(前正後通)
蔑、衊
【蔑】甲骨文從『戈』從(眉下加人形),象以武器斫人之脛。本義疑為伐滅。此字的上半部分即爲『眉』形的演化,下半部分是『人』和『戈』的合寫。甲骨文和早期金文的『戈』形都穿過人形的下半部分,可知『蔑』本指斬人的下半身,與表示以戈斬首的『伐』有別。(唐蘭、謝明文)
【衊】《說文》:『污血也。从血,蔑聲。』(1)汙血。(2)捏造罪名,陷害他人。如:『汙衊』、『誣衊』。(3)塗抹。新唐書.卷二○五.列女傳.崔繪妻盧傳:『是夕,出自竇,糞穢衊面。』
表示輕蔑、蔑視等義時用『蔑』,由汙血義引申出的『汙衊』等義用『衊』。『蔑』亦有陷害之義,故『誣衊』也可作『誣蔑』。
辟、闢
苹、蘋
【苹】píng,《說文》:『蓱也。無根,浮水而生者。从艸,平聲。』(1)在水面飄浮生長的一種植物。同『萍』。說文解字:『苹,萍也,無根,浮水而生者。』(2)藾蕭,一種古書上的植物,屬白蒿類。詩經.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苹。』(3)『苹果』同『蘋果』。
【蘋】píng,從『艸』,『頻』聲。『蘋』是一種水草,又稱『四葉菜』、『田字草』,屬多年生蕨類植物,生於淺水中,可入藥。後亦表示蘋果。
撲、扑
【菐】一說『丵』象多齒鋒利的武器,下加『大』即左右兩手,表示雙手持武器,是『撲』的初文。
【扑】pū,《說文》無。(1)擊打。如:『鞭扑』。史記.卷八十六.刺客傳.荊軻傳:『(高漸離)舉筑扑秦皇帝,不中。』(2)擊敗。通『仆』。史記.卷四.周本紀:『秦破韓魏,扑師武。』裴駰.集解引徐廣曰:『扑,一作仆。』(3)戒尺或刑杖。書經.舜典:『鞭作官刑,扑作教刑。』漢書.卷三十一.陳勝項籍傳:『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扑以鞭笞天下。』
【撲】pū,《說文》:挨也。从手,菐聲。〔蒲角切〕。以我現在的理解,撲和扑在典籍中通用,扑用得較少。
僕、仆
【仆】pū、fù,(1)跌倒而伏在地上。漢書.卷四十七.梁孝王傳:『貪生畏死,即詐僵仆陽病。』(2)傾倒、橫陳。唐.柳宗元.永州韋使君新堂記:『或立或仆。』宋.王安石.遊褒禪山記:『有碑仆道,其文漫滅。』
【僕】pú,表示奴僕、我的謙稱、官職名(太僕、僕射)。注意:『僕』和『仆』的意義不重疊。
樸、朴
【朴】讀pò時,(1)樹木之外皮。漢.王褒《洞簫賦》:『秋蜩不食,抱朴而長吟。』(2)植物名。榆科朴樹屬,落葉喬木。讀pō時,朴刀,古代一種武器,窄長有短把的刀,雙手使用。讀piáo時,姓,明代有朴素。
【樸】pǔ,(1)未加工成器的木材。(2)本真。老子.第二十八章:『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3)貨物的成本。商君書.墾令:『貴酒肉之價,重其租,令十倍其樸。』(3)篤厚、簡而厚重的。如:『樸素』、『簡樸』、『樸拙』。
古時,表示質樸、樸素時,『朴』和『樸』互通。
棲、栖
3️⃣
簽、籤
鞦韆、秋千
球、毬
【球】從『玉』,『求』聲,本義為美玉。
【毬】《說文》:『鞠丸也。从毛,求聲。』(1)一種古代遊戲時所用的圓球。以皮為之,中實以毛,供拍擊、投擲、踢蹴之用。唐.白居易.洛橋寒食日作十韻:『蹴毬塵不起,潑火雨新晴。』(2)泛指圓形成團的物體。如:『花毬』、『絲毬』。唐.姚合.對月詩:『一片黑雲何處起,皁羅籠卻水精毬。』元.關漢卿.望江亭.第一折:『誰家美女顏如玉,綵毬偏愛擲貧儒。』
古時,特指花毬、繡毬時用『毬』字。
纖、縴
曲、麴麯
确、確
舍、捨
【舍】shè,金文『舍』從『口』,『余』亦聲。『余』象簡易的房屋,『口』是分化符號,還象房屋的下基。本義是房舍。古亦通『捨』。
【捨】shě,《說文》:『釋也。从手,舍聲。』放棄、離開、不顧慮等義。
詞例:宿舍、房舍、捨得、捨棄、捨近求遠、捨大路,走小路。
沈、瀋
升、昇
【升】甲金文從「」從一點,「」是用來舀水的長柄勺子,「」象用斗盛酒或糧食,以便獻祭神祇,引申為一切升進之意,又用為容量單位。甲金文「」、「」形近,兩字只差一點,這小點是所盛載的酒或糧食。有點的是「」,無點的是「」。「」大於「」,一斗的液體或糧食,倒在升裏,便會滿潟、滿溢出來,反映「」比「」更小、更容易裝滿,甲骨文「」字旁邊的小點便象滿溢出來的液體或糧食,所以用有一點的字形表示「」,沒有一點的表示「」(孫雍長)。甲金文象以斗挹酒登進祭神之意,引伸為一切升進之意,又用為容量單位(參季旭昇)。
【昇】《說文新附》:日上也。从日,升聲。古只用升。〔識蒸切〕。後世有些特定的地方喜歡用「昇」且一般不和「升」混用,因此列出這個字。人名也多用這個字。
勝、胜
適、适
松、鬆
蘇、囌
【蘇】從『艸』,『穌』聲,本義為桂荏,即現在的紫蘇。古書中又多用作國名與姓氏。
【穌】sū,金文從『木』,『魚』聲,『木』、『禾』作為偏旁可以通用,故小篆從『禾』。許慎認為『穌』的本義是取禾。
【囌】sū,(1)說話嘮叨不休。如:『趕緊走吧!別嚕囌個沒完沒了。』亦作『囉囌』。(2)事情繁雜瑣碎。如:『原以為簡單的事,沒想到做起來卻這麼嚕囌。』
尸、屍
朮、術
台、臺、檯、颱
【台】金文從『口』,『㠯』聲,『台』與『㠯』(『以』)音義同,故陳夢家曰:『『台』者『以』之孳乳字也,東周金文始增口為台。』金文用作虛詞。『台』字始見於春秋金文,金文中『台』的用法與『以』相同。讀yí時:(1)喜悅。通『怡』。(2)第一人稱代詞。《爾雅.釋詁下》:『卬、吾、台、予、朕、身、甫、余:言我也。』《書經.湯誓》:『非台小子,敢行稱亂。』(3)疑問代詞,表示疑問的意思。相當於『何』、『什麼』。《書經.湯誓》:『今汝其曰:『夏罪其如台?』』宋.王偊偁《奠故節度使文》:『魂且有知,察台深意。』(4)姓。如明代有台元。讀tāi時:浙江省台州、天台山等地名。
『台』作爲『臺』的俗字在港臺地區普遍使用,好像香港直接定『台』爲正體,沒有查證過,只是看它幾乎所有地方都用『台』不用『臺』。
【臺】《說文》:『觀四方而高者。从至从之从高省,與室、屋同意。』後『高』形發生訛變。詞例:高臺、平臺、一臺機器、兄臺、臺灣。
【檯】tái,《說文》無。(1)木名。《佩觿.卷中》:『檯,木名。』(2)桌子或像桌子具有平臺之器物。如:『寫字檯』、『梳妝檯』。
【颱】tái,此字不見於各類字書,是後起的形聲字。『颱風』指太平洋西部海洋和南海海上的熱帶氣旋,常於夏季和秋季吹襲沿岸地區,是一種極猛烈的風暴。明代以前古書稱颱風為『颶風』,明代以後或按風力大小分為颱風和颶風。
壇、罈罎
【壇】從『土』,『亶』聲。本義是高台,古代多用於祭祀、會盟、拜將等。
【罈】tán,《說文》無。(1)口小肚大之瓦製容器。(2)量詞。計算罈裝物之單位。如:一罈酒。
【罎】tán,《說文》無。『罈』之異體。
詞例:百家講壇、祭壇、天壇、論壇、罈子、罈罈罐罐。
體、体
聽、听
涂、塗
【涂】tú,甲金文從『水』,『余』聲,本義為地名。篆文與甲金文同形,本義為水名。(1)道路。通『塗』、『途』。(2)姓。如宋代有涂天明。
【塗】tú,《說文》:『泥也。从土,涂聲。』(1)泥土。如:『泥塗』。(2)抹畫、敷抹。如:『塗色』、『塗飾』。(3)擦去、抹去。如:『塗改』。(4)隨意畫、寫。如:『塗鴉』。(5)玷汙、汙染。《莊子.讓王》:『其並乎周以塗吾身也,不如避之以絜吾行。』(6)堵塞。《莊子.天運》:『塗郤守神,以物為量。』(7)解凍。《詩經.小雅.出車》:『今我來思,雨雪載塗。』漢.毛亨.傳:『塗,凍釋也。』(8)道路。通『途』。《孟子.梁惠王上》:『塗有餓莩而不知發。』(9)姓。如漢代有塗禪。
簡化字將『塗』和『涂』合併。
團、糰
托、託
【托】從「」,「」聲,本義為用手掌附着或承着。當是後起字,不見於《說文》。
【託】金文從「」,「」聲,用作人名,又讀作「」,《玉篇》:「奼,美女也。」蔡侯尊:「霝頌(容)託(奼)商(彰)」,「霝容」表示美好的容貌,「奼彰」表示明媚,形容少女容貌美麗(參商周青銅器銘文選)。《說文》:「託,寄也。从言乇聲。」
表示寄託、依靠時,本字當爲「託」,現在用「托」也是可以的,兩個字其實從不同角度表達了託付這個意義,但是托字最初應該只是用來表達「用手托着」這個意思。
洼、窪
【洼】《說文》:『深池也。从水,圭聲。』(1)wā,窪下有水的地方。水滸傳.第五十五回:『小可分兵攻打,務要肅清山寨,掃盡水洼,擒獲眾賊,拆毀巢穴。』(2)guī,姓。如漢代有洼丹。
【窪】wā,《說文》無。(1)低下、凹陷之地。如:『水窪』、『低窪』。《新唐書.卷二二二.南蠻傳下.扶南傳》:『扶南,在日南之南七千里,地卑窪。』(2)深。唐.白居易《奉和思黯相公以李蘇州所寄太湖石奇狀絕倫因題二十韻見示兼呈夢得》詩:『尖削琅玕筍,窪剜瑪瑙罍。』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
感覺兩字通用,『窪』專指凹陷,『洼』則是水洼。
襪、袜
【襪】《說文》無。wà,穿在腳上,用來保護或保暖之衣物。
【袜】《說文》無。mò,婦女所使用的抹胸、肚兜。隋.煬帝.喜春遊歌:『錦袖淮南舞,寶袜楚宮腰。』或稱為『袜胸』、『袜腹』。
萬、万
系、係、繫
陜、陝
咸、鹹
閒、閑
向、嚮
须、鬚
4️⃣
旋、鏇
【旋】甲金文從『止』從『㫃』。字象人足隨旌旗指麾而轉動,本義是轉動、周旋。
【鏇】xuàn,《說文》:『圜鑪也。从金,旋聲。』(1)圓形爐子。(2)轉軸裁器。如:鏇刀。(3)溫酒器。如:『金鏇』、『酒鏇』。(4)用鏇子溫酒。《水滸傳》第七二回:『你自去與我鏇一杯熱酒來吃。』(5)銅錫盤。(6)以機器或刀旋轉著削切。如:『鏇陀螺』、『鏇螺絲釘』、『把蘿蔔皮鏇下來』。
煙、烟、菸
【煙】從『火』,『垔』聲,本義為物質燃燒時產生的混合氣狀物。『煙』、『烟』二字古通用。
【菸】《說文》:『鬱也。从艸,於聲。一曰: 也。』(1)yú,枯萎。《說文解字.艸部》:『菸,鬱也。』宋.司馬光《論張堯佐除宣徽史狀》:『盛夏日方中而灌之,瓜不旋踵而菸敗。』(2)yān,植物名。茄科菸草屬,一年生草本。即製作香煙的菸葉。
特指製作香菸的菸葉時用『菸』字,表示成品香菸時可用『煙』字。
癢、痒
樣、样
【樣】從『木』,『羕』聲,本義為櫟果,後常用『橡』字表示櫟果,『樣』則多表示樣式。
【羕】金文從『羊』從『永』,『羊』、『永』皆是聲符,『永』象河流很長,表示長久,從『羊』的字有美善之意,本義是河水源遠流長,引申為長久。
【样】yáng,《說文》無。槌,即懸蠶箔之柱。見《廣韻.平聲.陽韻》。
藥、葯
葉、叶
傭、佣
游、遊
【斿】甲金文從『㫃』從『子』,或不從『子』而從『人』,象小孩子執旌旗出行之形。本義為出遊,是『游』、『遊』的初文。
【游】從『水』,『斿』亦聲,『游』是『斿』的後起字,春秋後增『水』旁,表示在水中游泳,引申有出游、游樂之意。
【遊】從『辵』,『斿』亦聲。甲骨文及早期金文寫作『斿』,象小孩執旌旗出遊。『遊』是『斿』的後起字,春秋以後增『彳』(象道路)或『辵』(象腳在路上走),表示出遊。
根據字源可知,『遊』和『游』側重點不同,一般意義的遊,多用『遊』字,比如:遊刃有餘;側重與水有關的,比如:游泳,上游、下游等義時用『游』;表示遊蕩等引申義時,二者互通。
猶、犹
余、餘
【余】甲金文象古人搭建的簡易茅屋之形,『余』是『舍』的初文,本義是房舍。後借用來第一人稱代詞。
【餘】從『食』,『余』聲。表示多出來的、殘留的。
古時『余』也通『餘』。
御、禦
【御】甲骨文從『卩』、『午』聲,『午』是『杵』的初文,『卩』象跪坐人形的側面。象人持杵治事之形(季旭昇),本義為治理。這個字在甲骨文中除從『卩』『午』外,還有加從『行』和『止』等形的。
【禦】甲金文從『示』從『午』從『卩』,『御』象人持杵治事,增『示』旁以表示與祭祀有關。(1)祭祀。《說文解字.示部》:『禦,祀也。』(2)抵抗、抵擋。如:『防禦』、『禦寒』。(3)阻止、禁止。《周禮.秋官.司寤氏》:『禦晨行者,禁宵行者。』(4)強權、暴虐。《孟子.萬章下》:『今之諸侯取之於民也,猶禦也。』(5)侍衛、衛兵。《隋書.卷二八.百官志下》:『改領軍為左右屯衛,加置左右禦。』
『御』的字源解說我沒有找到詳細的,從甲骨文字形看,有的字形是一人舉起一手對着另一隻手所持的棍棒,可能是防禦的『禦』的初文。不管字源如何,現今『御』和『禦』已經有所分工了,『禦』承擔抵禦、防禦的意義。
吁、籲
郁、鬱
蕓、芸
贊、讚
【讚】《說文》無。(1)稱美、頌揚。如:『讚譽』、『讚不絕口』。(2)稱揚佛教三寶之偈頌。(3)佐助。通『贊』。文體名。旨在稱頌人物功德事蹟。通『贊』。《後漢書.卷五四.楊震列傳》:『修所著賦、頌、碑、讚、詩、哀辭、表、記、書凡十五篇。』
【贊】《說文》:『見也。从貝从兟。』除『稱揚佛教三寶之偈頌』之義外,包含『讚』的所有意義。『讚』之所以列爲正體,實爲慣用字而已。
臓、髒
沾、霑
【沾】從『水』,『占』聲,本義為淇水支流,源於山西省壺關縣南。《說文》:『水,出壺關,東入淇。一曰:沾,益也。从水,占聲。』(1)浸溼。唐.劉長卿.餞別王十一南遊詩:『望君煙水闊,揮手淚沾巾。』(2)接觸、接近。如:『滴酒不沾』、『這些話一點也沾不上邊。』(3)感染、染上。如:『沾染惡習』。(4)藉別人的關係而得到好處、利益。如:『沾光』、『沾便宜』。(5)帶、有。如:『我和他既不沾親,也不帶故。』
【霑】《說文》:『雨 也。从雨,沾聲。』(1)雨水浸潤。唐.韓偓《春盡日》詩:『樹頭初日照西簷,樹底蔫花夜雨霑。』(2)浸溼、沾溼。同『沾』。(3)南朝梁.江淹《恨賦》:『此人但聞悲風汩起,血下霑衿。』(4)比喻受人恩惠、得到好處。如:『法雨均霑』。唐.吳融《送廣利大師東歸》詩:『紫殿久霑恩,東歸過海門。』
占、佔
【占】甲骨從『卜』從『口』,或從『 』(兆)從『口』,會觀看卜兆而判斷吉凶之意。
【佔】從『人』,『占』聲,近現代漢語表示佔據,如:佔領、侵佔。古時用『占』字表示此意。
折、摺
征、徵
症、癥
只、隻、祇
【只】從『口』,象徵『氣向下引之形』,用作語氣詞。
【祇】《說文》:『地祇,提出萬物者也。从示,氏聲。』讀qí時,(1)地神。(2)泛指神明。(3)安心。《詩經.小雅.何人斯》:『壹者之來,俾我祇也。』讀zhǐ時,正、恰、只。《詩經.小雅.何人斯》:『胡逝我梁,祇攪我心。』三國.魏.曹丕《煌煌京洛行》:『多言寡誠,祇令事敗。』
致、緻
制、製
【制】金文從『木』從『刀』,或不從『木』而從『未』,『木』、『未』皆象樹木形,會以刀砍劈木材之意。王子午鼎『木』形右邊中部加兩短橫,以示斧斤折斷草木之處。本指剪裁、切斷樹木,引申指根據法度而作出的決斷、制裁、控制等,再引申指制度、體制。
【製】從『衣』,『制』聲,本義為剪裁。(1)剪裁。後漢書.卷八十六.南蠻西南夷傳.南蠻傳:『好五色衣服,製裁皆有尾形。』(2)造作。如:製作。(3)詩文、作品。唐.杜甫.贈祕書監江夏李公邕詩:『聲華當健筆,灑落富清製。』(4)法式、樣式。漢書.卷四十三.叔孫通傳:『通儒服,漢王憎之,乃變其服,服短衣,楚製。漢王喜。』
表『製作』意時,古也用『制』。
志、誌
【志】金文從『㞢』(之)從『心』,『之』者往也,故志疑會心之所往之意,或言心意之所趣向,亦即志向。故『之』不只標聲,亦是意符。(1)意向、抱負、決心。如:『意志』、『志同道合』。論語.公冶長:『盍各言爾志。』(2)記錄事物的書。如:『府志』、『三國志』。周禮.春官.小史:『小史掌邦國之志。』(3)姓。如元代有志能。(4)記載、記錄。通『誌』。周禮.春官.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日月星辰之變動。』(5)牢記。如:『永志不忘』。荀子.子道:『孔子曰:『由志之,吾語汝。』』
【誌】從『言』,『志』聲。本義是記錄。(1)記住、記憶。如:『永誌不忘』。(2)記錄、記載。列子.楊朱:『太古之事滅矣,孰誌之哉?』(3)表示。如:『誌哀』、『誌慶』。(4)文體名。一種記事文。如:『碑誌』、『讀書誌』。(5)標識、記號。南齊書.卷五十五.孝義傳.韓係伯傳:『襄陽土俗,鄰居種桑樹於界上為誌。』(6)皮膚上所生的微凸小點。通『痣』。
鐘、鍾
種、种
朱、硃
【朱】是『株』的初文,本義是露出地面的樹根、樹幹或樹樁。假借為赤色、紅色。甲金文從『木』從一圓點,顯示樹幹、樹根之所在,構形取義與『本』、『末』同理。
【硃】zhū,(1)水銀與硫黃之天然化合物。成分為硫化汞。即硃砂。(2)朱墨、或用朱墨寫的文字、記號。如:『硃卷』。(3)紅色。明.湯顯祖《牡丹亭.駭變》:『咳呀!這草窩裏不是硃漆板頭?』
筑、築
注、註
【注】甲金文象用手將一個器皿裏的液體注入另一個器皿之內。本義是灌注。
【註】從「」,「」聲。「」是後起字,同「」,表示記載、登記。就是說「註」是「注」在某些意義上的分化字,但是尚未嚴格分化,因此可以混用。
準、准
【準】從『水』,『隼』聲,本義為水之平。
【准】俗『準』字,但現今部分意義上習用此字,因此也列爲正體。(1)允許。如:『准許』、『上課不准遲到。』(2)確定。如:『准於某日上任。』(3)依據。如:『准某部公函。』(4)比照。如:『准前例科罪。』(5)折算、相抵。元.關漢卿《竇娥冤.楔子》:『我有心看上他與我家做個媳婦,就准了這四十兩銀子,豈不兩得其便。』(6)類比、即將成為。通『準』。如:『准尉』、『准將』。
用『准』的地方皆可用『準』字替換。
 
Last updated

© Margaret 2021 - 2024